28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⑧:蓝绿交织,水城共融 城市滨水景观营造的策略与实践
河流,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河流之畔,城市散发着独特的灵性与魅力。从公园城市创新发展理念出发,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通过梳理城市水网、优化城市绿地格局及重构生态廊道,来构建蓝绿交织、水城相融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同时将河道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土地开发有机结合,重构“人、自然、城市”亲密共生的关系,促进区域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激发城市活力。绿色廊道改善生态环境构建一个水绿交融的生态廊道,将城市生活和生态系统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绿色生态廊道的打造,增强了与市域绿地系统的联系,提升了城市水网联通性及水体自净
27
2020/10
南京市政院与天津市红桥区商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10月22日,天津市红桥区副区长赵霞、商务局局长李鹏一行莅临南京市政院调研指导,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夏文林及主要领导参与接待,总经理助理孙鹏代表南京市政院与天津红桥区商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天津市红桥区位于天津城区西北部,面积约22.31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红桥区不仅是天津商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华北民族工业及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对天津市的整体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签约仪式上,夏文林总经理表示对天津市红桥区领导一行来访的热烈欢迎,并向对方介绍了南京市政院的发展理念及业务优
27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⑦:河湖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交互融合的生态实践
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往往容易被人割裂看待,但事实上两者关联度紧密:水生态修复可促进水质的改善提升,河湖水质提升则有助于水生态的快速修复。南京市政院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团队在河湖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提升方面取得了系列实践成果。基于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尾水水质深度净化和饮用水源地保护长沙市洋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过去这里由于地势低洼,水系整体性和流动性差,加上长期的人类活动使动植物多样性大幅度降低,野生植被种类减少,自然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藻类滋生严重,水体水质不达标,对下游湘江饮用水源地功能的实现产生负
26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⑥:城市新型多功能河道水利工程设计
河道作为城市水资源输送的载体,是城市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河道建设往往只考虑河道本身的基础建设,而忽略了河道在生态、环保及通畅、美观、亲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南京市政院在治理河道方面拥有多专业优势,以城市规划为引领,从水利、市政、生态、景观等专业,以多角度、全专业系统建设城市新型多功能河道。统筹兼顾上位引领要做好城市河道整治,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以宏观思维着眼全局,兼顾用地条件、城市规划、防洪排涝、水资源等方面的要求。河道整治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分析河道区域区位,定位河道属性和功能;结合地块规划
23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⑤:智慧水务助力“厂-网-河一体化”快速发展
众所周知,水务系统建设需要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实现协同管理、运维与发展,排水工程领域也一直在探索实践“厂-网-河一体”的治理模式。上游问题解决了,下游方案才会有效,从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和标本兼治等综合性需求出发,将“厂-网-河”视为整体进行管理。而现有的“厂-网-河”管理模式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厂-网-河统筹管理缺乏可实施性的手段,不能全面掌握厂、网、河的运行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管理人员无法判断。纸质管理和人工管理,工作量大、难度高、准确性差,问题分析依据不足。随着国家对于环保要求的严格和污水处理厂
23
2020/10
感自然之脉搏 享绿色之趣行 | 溧水金龙山绿廊景观规划设计
导LEAD语由南京市政院规划设计的溧水金龙山绿廊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是南京市溧水区列入《2020年溧水区城乡建设计划》《2020年美丽溧水·花园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工作方案》的重点建设项目。设计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以景观为导向构建多专业协作的技术体系,打造生态、人文、智慧的新区城市绿核公园与旅游休闲品牌。项目概况金龙山绿廊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城南中心城区,设计范围约85万平方米,场地中心金龙山水库水域面积约6公顷。场地毗邻珍珠南路南北交通轴,向东与幸庄公园形成横向联动的城市中央公园,南侧
22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④: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污水处理厂篇)
上一篇我们说到,南京市政院在解决排水管网各类问题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并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当被覆盖全面的污水管网收集之后,污水需要经过怎样的处理?南京市政院经过不断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已经完成一系列“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项目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接下来,跟我们一起看看南京市政院如何在最后一道关口助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顺利实施。一厂一策一厂一策,珍惜效能因水而异,对症下药如果流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偏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增加,减排效能却大打折扣。对此,这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中明确提出,对于进水生化需
21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③: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管网篇)
在住建部、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全国重点区域及重点流域均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我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中,南京市政院做了哪些工作呢?下面,跟随我们的脚步了解一下。管网全覆盖 全收集 全处理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核心是管网城镇污
20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②:传统水务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你印象中的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是什么样的?高耸的围墙?单调的水池?闲人勿近的招牌?还是不友好的气味?长期以来,市民们“闻污水处理厂色变”似乎已经成为业内习以为常的状态了。传统水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瓶颈:1水厂、污水处理厂设计仅遵从使用和功能属性,以单调乏味的灰色市政为主,设计风格“拒市民以千里之外”,没有考虑景观性、休闲性、与居民的互动;2污水处理厂尾水出水以简单的直排河道方式为主,未考虑与周边的生态系统相协调,尾水回用率低;3传统水务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能源的回收利用,没有承担起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
19
2020/10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①:市政3.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范式
三十五载风雨路盛年锦时筑辉煌2020年,是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建院35周年。南京市政院紧紧围绕“推动城乡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如今已成为资质完善、专业齐全、布局全面、人才济济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院以来,我院获得了近500项国家、部、省、市设计方案奖和优秀设计奖,取得了一大批关系到市政发展水平的科研成果,凝聚和造就了一代代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行业领军人物,为市政行业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我们策划了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从“城市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筑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