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 勇立潮头——南京市政院2024年度优秀领军者风采录
2025-02-25

在南京市政院,总有一群人如同中流砥柱,以智慧和担当挺立在潮流的最前方。他们或是深夜图纸堆中执笔的谋略者,或是泥泞工地上步履坚定的开拓者,在市政设计的经纬线上,织就民生工程的锦绣画卷。

2024年,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两位优秀领军者——设计四院院长任云、景观设计院院长张红明,以截然不同的管理智慧,在时代的浪潮中刻下殊途同归的奋斗印记。

一、任云:铁腕柔情铸就治水铁军

在市政设计行业凛冬已至的2024年,这位沉稳干练的团队领军人,带领设计四院交出了一份逆势上扬的答卷:全年人均合同额较上一年度提升10%。数据背后,是他在高铁上修改方案的专注身影,是暴雨中踏勘现场的坚定脚步,更是那句“指标是底线,但服务没有上限”的团队信条。

身先士卒:一线攻坚的行动标杆

“问题在现场,答案就在脚下”。2024年,任云全年出差占比超50%,重要项目必到现场。在盱眙供水项目、句容河整治等项目中,他带领团队连续驻场30余天,多次跑现场、多方案比较,反复与业主沟通,为项目累计节约投资约1亿元。当涟水、鹤山等项目因业主资金紧张无法及时回收时,他与团队反复讨论,与业主多方沟通协调,多措并举,最终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欠款1200万元。针对成本控制,他带头践行“高铁出行、经济住宿”原则,为团队树立节俭表率。这种“关键环节亲自抓、难点问题带头冲”的作风,使团队全年回款完成率达102%。

精准施策:从数据洞察到行动落地

在区域经营支持缩减的背景下,任云组织团队系统梳理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逐项分析业主类型与付款流程。通过制定《经营人员绩效管理办法》,将考核指标与项目回款深度绑定,推动全年人均收费金额提升30%。

制度筑基:刚柔并济的管理艺术

“三会一谈”模式成为团队高效运转的核心引擎:每周生产例会聚焦技术攻坚,每月经营分析会解剖数据短板,每季谈心会疏通员工心结。任云推行“骨干支援兄弟部门”机制,促进跨团队协作;当兄弟部门遇到生产困难时,他以大局为重,安排核心骨干成员支援生产,为公司在大项目的运作中发挥应有贡献。

------------------------

二、张红明:文旅融合的景观筑梦者

从2021年的“设计六院”到2024年的“景观设计院”,这位兼具魄力与细腻的领导者,用四年时间带领团队实现合同额4倍增长,中标率高达70%。她的管理智慧不仅体现在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更展现在人才梯队的精准构建和技术提升中。

市场破局:从区域深耕到模式创新

面对团队初建时的“项目荒”,张红明以“以存带增、EPC合作”策略破局。2024年,团队在南京、洪泽、金坛等区域持续深耕,并拓展和夯实黄冈市场,先后中标东坡赤壁首开区、黄梅戏曲文化小镇(EPC+O)等标杆项目,年度设计合同额达4631万元,文旅综合类项目占比体量增加。张红明整合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以“大景观、泛文旅”模式,突出市政体系下的景观优势,通过将社区营造、非遗活化等手段,扭转景观专业边缘化困局。

人才架构:从“单兵作战”到“协同矩阵”

张红明深知“人才即核心竞争力”,当区指下沉生产院之后,她逐步启动组织架构改革:

精准分工:将原44人团队优化重组为2个设计所+1个经营办,明确“设计所明确分工、经营办深耕市场”的双线协同机制;动态盘点:通过多轮人才评估,对岗位进行优化,提升人效;复合培养:推行“以文会友”——院内组织项目探讨、技术学习、头脑风暴,项目中逐步实现“融合、磨合、契合”的过渡提升。

技术提升:从标准管控到创新突破

张红明将“质量即生命”理念贯穿技术管理全流程。在招投标工作中,她主导制定招投标质量控制规范,落地项目中,严格按照公司贯标文件执行,实现全年内审“零违规”。团队全年斩获专业奖项十余项,创下景观专业历史获奖数量新高。

------------------------

任云用严谨与务实筑牢工程根基,张红明以文化情怀激活空间灵魂,这两位优秀领军者在南京市政院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相同的答案,在技术变革与行业转型的浪潮中,共同编织着城市文明的经纬。

在南京市政院,总有一群人如同中流砥柱,以智慧和担当挺立在潮流的最前方。他们或是深夜图纸堆中执笔的谋略者,或是泥泞工地上步履坚定的开拓者,在市政设计的经纬线上,织就民生工程的锦绣画卷。

2024年,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两位优秀领军者——设计四院院长任云、景观设计院院长张红明,以截然不同的管理智慧,在时代的浪潮中刻下殊途同归的奋斗印记。

一、任云:铁腕柔情铸就治水铁军

在市政设计行业凛冬已至的2024年,这位沉稳干练的团队领军人,带领设计四院交出了一份逆势上扬的答卷:全年人均合同额较上一年度提升10%。数据背后,是他在高铁上修改方案的专注身影,是暴雨中踏勘现场的坚定脚步,更是那句“指标是底线,但服务没有上限”的团队信条。

身先士卒:一线攻坚的行动标杆

“问题在现场,答案就在脚下”。2024年,任云全年出差占比超50%,重要项目必到现场。在盱眙供水项目、句容河整治等项目中,他带领团队连续驻场30余天,多次跑现场、多方案比较,反复与业主沟通,为项目累计节约投资约1亿元。当涟水、鹤山等项目因业主资金紧张无法及时回收时,他与团队反复讨论,与业主多方沟通协调,多措并举,最终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欠款1200万元。针对成本控制,他带头践行“高铁出行、经济住宿”原则,为团队树立节俭表率。这种“关键环节亲自抓、难点问题带头冲”的作风,使团队全年回款完成率达102%。

精准施策:从数据洞察到行动落地

在区域经营支持缩减的背景下,任云组织团队系统梳理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逐项分析业主类型与付款流程。通过制定《经营人员绩效管理办法》,将考核指标与项目回款深度绑定,推动全年人均收费金额提升30%。

制度筑基:刚柔并济的管理艺术

“三会一谈”模式成为团队高效运转的核心引擎:每周生产例会聚焦技术攻坚,每月经营分析会解剖数据短板,每季谈心会疏通员工心结。任云推行“骨干支援兄弟部门”机制,促进跨团队协作;当兄弟部门遇到生产困难时,他以大局为重,安排核心骨干成员支援生产,为公司在大项目的运作中发挥应有贡献。

------------------------

二、张红明:文旅融合的景观筑梦者

从2021年的“设计六院”到2024年的“景观设计院”,这位兼具魄力与细腻的领导者,用四年时间带领团队实现合同额4倍增长,中标率高达70%。她的管理智慧不仅体现在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更展现在人才梯队的精准构建和技术提升中。

市场破局:从区域深耕到模式创新

面对团队初建时的“项目荒”,张红明以“以存带增、EPC合作”策略破局。2024年,团队在南京、洪泽、金坛等区域持续深耕,并拓展和夯实黄冈市场,先后中标东坡赤壁首开区、黄梅戏曲文化小镇(EPC+O)等标杆项目,年度设计合同额达4631万元,文旅综合类项目占比体量增加。张红明整合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以“大景观、泛文旅”模式,突出市政体系下的景观优势,通过将社区营造、非遗活化等手段,扭转景观专业边缘化困局。

人才架构:从“单兵作战”到“协同矩阵”

张红明深知“人才即核心竞争力”,当区指下沉生产院之后,她逐步启动组织架构改革:

精准分工:将原44人团队优化重组为2个设计所+1个经营办,明确“设计所明确分工、经营办深耕市场”的双线协同机制;动态盘点:通过多轮人才评估,对岗位进行优化,提升人效;复合培养:推行“以文会友”——院内组织项目探讨、技术学习、头脑风暴,项目中逐步实现“融合、磨合、契合”的过渡提升。

技术提升:从标准管控到创新突破

张红明将“质量即生命”理念贯穿技术管理全流程。在招投标工作中,她主导制定招投标质量控制规范,落地项目中,严格按照公司贯标文件执行,实现全年内审“零违规”。团队全年斩获专业奖项十余项,创下景观专业历史获奖数量新高。

------------------------

任云用严谨与务实筑牢工程根基,张红明以文化情怀激活空间灵魂,这两位优秀领军者在南京市政院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相同的答案,在技术变革与行业转型的浪潮中,共同编织着城市文明的经纬。

上一条:NJMD-节日 | 我院举办“三八节”女职工盱眙文化体验一日游活动 下一条:坚守与创新的交响——南京市政院2024年度优秀团队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