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⑧:蓝绿交织,水城共融 城市滨水景观营造的策略与实践
2020-10-28

河流,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

河流之畔,城市散发着独特的灵性与魅力。

从公园城市创新发展理念出发,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通过梳理城市水网、优化城市绿地格局及重构生态廊道,来构建蓝绿交织、水城相融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同时将河道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土地开发有机结合,重构“人、自然、城市”亲密共生的关系,促进区域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激发城市活力。


绿色廊道 改善生态环境

构建一个水绿交融的生态廊道,将城市生活和生态系统有机融合起来。

通过绿色生态廊道的打造,增强了与市域绿地系统的联系,提升了城市水网联通性及水体自净能力。通过植物群落的构建和生态技术的应用,将滨水生态渗透到城市腹地,形成稳定系统的生态格局,提升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共存的良好示范。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

竹皮河是贯穿城区的母亲河,王林港与杨树港是流经郊野段的骨干河道,这三条河流构成了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系统。

本项目秉持了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在确保河道城市防洪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季节性河流特质及河道水位高程,在驳岸沿线交替栽植水生植物及本土耐旱耐淹植物,使得竹皮河在旱季及雨季期间,都呈现出绿意盎然的生态岸线。

在细节上,设计考虑到景观与生态的结合,合理应用海绵城市技术,通过设置生态草沟、生态砾石床、潜流湿地等,对现有河道水质进行净化,极大地提升了水体生态调节能力。


活力水岸 承载多元功能

城市水系连接着周边绿地,从保证城市空间布局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出发。滨水空间的营造,不仅要重视对周边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应统筹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承担起更多城市服务职能。

现场踏勘阶段,南京市政院的设计师对河道沿线土地进行了全面的排查。通过整合周围的无主土地和闲置绿地,扩展了河道沿岸界面,也为城市发展缓冲带预留了空间。

通过景观的提升,营造多样化的城市河岸景观序列和城市亲水环境,把人跟水之间的关系重新联系起来,城市与自然边界的被柔化,将河流重新带回城市及人们的生活记忆之中。

鹤山市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


这里曾是地处城市边缘的一个遍布垃圾、大小水塘零星散落、被民众遗忘的地方。

项目通过打造一条接近4公里不间断的慢行步道,将滨水活动空间与水体交织串联起来。利用自然河道的形态特征,结合周边用地规划性质,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和便民设施;合理布局各类休憩广场、市民活动空间,打造舒适宜人的滨水节点,为周边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滨水游憩场所,也让人们有机会亲水、赏水、戏水。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适宜各个年龄段人群前往游览的全年亲水活动场所。


文化名片 展示传统魅力

河流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始终与城市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城市的成长与欢笑,也承载着浓厚的历史记忆。

滨水景观的塑造特别注重自然景观与当地文化的融合,通过塑造意境空间、植入人文小品,来展现城市独特的艺术文化魅力,让市民游客徜徉在河流的每一段都能留下深刻而又地域化的文化体验。

章丘“两横五纵”城市水系景观工程

章丘以泉水闻名,因山明水秀,群泉汇集,有“小泉城”之称。但是除了几处景点,城中却难寻“泉水”的踪迹,街巷空间缺乏灵气。

章丘“两横五纵”城市水系景观工程中,利用水系串联起城市现状零星水面,形成两横五纵城市水系,构建“山、水、园、林、城”一体化景观。

在绿色优雅的水岸边,点缀景石、雕塑、景墙等文化小品,将章丘名人李清照诗词中的人文元素融入到“泉”中、“水”里,营造清雅诗意的清照诗词之脉。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四季变换的时空中,诉说着章丘精彩的人文故事。


绿色基建 推动可持续发展

景观作为强而有力的介质,不仅可以柔化基础设施在空间形态上所划分的明确界限,更可以协调不同基础设施系统间的互相连接。

很多城市河道环境中原有的灰色基础设施,经过改造提升后,转身成为承载社会文化、生态复育、旅游休闲等活动的复合载体,展现出完全丰富多元的社会价值。

滨水景观通廊不仅是城市和水绿互相渗透的交融之带,更是滨水区域的沟通之脉和城市延伸拓展的发展之轴。

洛阳市洛河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工程

2-20112G0295R19.jpg

2-20112G030112L.jpg

本工程涵盖了生态治岸、生态治滩、河道整治、防洪提升、生态清淤、景观亮丽工程、古建商业、监控预警信息化系统、泛光照明等多专业工程内容,将洛河真正打造成为“华夏文明第一河”,建成后的洛河还原了洛阳“千年古都”的风貌,不仅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名片,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功能性保障。

和谐的滨水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洛阳的形象, 激活并推动了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环境、社会、经济综合效益。项目中洛河及瀍河支流建成后,周边常驻人口逐步增长,开发区招商引资更为顺畅,就业机会大幅新增,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倾听城市诉求,绽放水岸风采。

南京市政院从城市发展需求出发,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将城市内的滨水绿地编织起来,将城市的文化记忆元素植入其中,赋予场地更多的活力与生命力,塑造可观、可赏、可游、可感的多功能城市滨水空间,描绘出与城市生活同呼吸、共生长的流动风景。


(撰稿:刘芳)

河流,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

河流之畔,城市散发着独特的灵性与魅力。

从公园城市创新发展理念出发,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通过梳理城市水网、优化城市绿地格局及重构生态廊道,来构建蓝绿交织、水城相融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同时将河道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土地开发有机结合,重构“人、自然、城市”亲密共生的关系,促进区域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激发城市活力。


绿色廊道 改善生态环境

构建一个水绿交融的生态廊道,将城市生活和生态系统有机融合起来。

通过绿色生态廊道的打造,增强了与市域绿地系统的联系,提升了城市水网联通性及水体自净能力。通过植物群落的构建和生态技术的应用,将滨水生态渗透到城市腹地,形成稳定系统的生态格局,提升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共存的良好示范。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

竹皮河是贯穿城区的母亲河,王林港与杨树港是流经郊野段的骨干河道,这三条河流构成了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系统。

本项目秉持了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在确保河道城市防洪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季节性河流特质及河道水位高程,在驳岸沿线交替栽植水生植物及本土耐旱耐淹植物,使得竹皮河在旱季及雨季期间,都呈现出绿意盎然的生态岸线。

在细节上,设计考虑到景观与生态的结合,合理应用海绵城市技术,通过设置生态草沟、生态砾石床、潜流湿地等,对现有河道水质进行净化,极大地提升了水体生态调节能力。


活力水岸 承载多元功能

城市水系连接着周边绿地,从保证城市空间布局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出发。滨水空间的营造,不仅要重视对周边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应统筹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承担起更多城市服务职能。

现场踏勘阶段,南京市政院的设计师对河道沿线土地进行了全面的排查。通过整合周围的无主土地和闲置绿地,扩展了河道沿岸界面,也为城市发展缓冲带预留了空间。

通过景观的提升,营造多样化的城市河岸景观序列和城市亲水环境,把人跟水之间的关系重新联系起来,城市与自然边界的被柔化,将河流重新带回城市及人们的生活记忆之中。

鹤山市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


这里曾是地处城市边缘的一个遍布垃圾、大小水塘零星散落、被民众遗忘的地方。

项目通过打造一条接近4公里不间断的慢行步道,将滨水活动空间与水体交织串联起来。利用自然河道的形态特征,结合周边用地规划性质,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和便民设施;合理布局各类休憩广场、市民活动空间,打造舒适宜人的滨水节点,为周边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滨水游憩场所,也让人们有机会亲水、赏水、戏水。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适宜各个年龄段人群前往游览的全年亲水活动场所。


文化名片 展示传统魅力

河流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始终与城市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城市的成长与欢笑,也承载着浓厚的历史记忆。

滨水景观的塑造特别注重自然景观与当地文化的融合,通过塑造意境空间、植入人文小品,来展现城市独特的艺术文化魅力,让市民游客徜徉在河流的每一段都能留下深刻而又地域化的文化体验。

章丘“两横五纵”城市水系景观工程

章丘以泉水闻名,因山明水秀,群泉汇集,有“小泉城”之称。但是除了几处景点,城中却难寻“泉水”的踪迹,街巷空间缺乏灵气。

章丘“两横五纵”城市水系景观工程中,利用水系串联起城市现状零星水面,形成两横五纵城市水系,构建“山、水、园、林、城”一体化景观。

在绿色优雅的水岸边,点缀景石、雕塑、景墙等文化小品,将章丘名人李清照诗词中的人文元素融入到“泉”中、“水”里,营造清雅诗意的清照诗词之脉。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四季变换的时空中,诉说着章丘精彩的人文故事。


绿色基建 推动可持续发展

景观作为强而有力的介质,不仅可以柔化基础设施在空间形态上所划分的明确界限,更可以协调不同基础设施系统间的互相连接。

很多城市河道环境中原有的灰色基础设施,经过改造提升后,转身成为承载社会文化、生态复育、旅游休闲等活动的复合载体,展现出完全丰富多元的社会价值。

滨水景观通廊不仅是城市和水绿互相渗透的交融之带,更是滨水区域的沟通之脉和城市延伸拓展的发展之轴。

洛阳市洛河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工程

2-20112G0295R19.jpg

2-20112G030112L.jpg

本工程涵盖了生态治岸、生态治滩、河道整治、防洪提升、生态清淤、景观亮丽工程、古建商业、监控预警信息化系统、泛光照明等多专业工程内容,将洛河真正打造成为“华夏文明第一河”,建成后的洛河还原了洛阳“千年古都”的风貌,不仅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名片,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功能性保障。

和谐的滨水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洛阳的形象, 激活并推动了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环境、社会、经济综合效益。项目中洛河及瀍河支流建成后,周边常驻人口逐步增长,开发区招商引资更为顺畅,就业机会大幅新增,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倾听城市诉求,绽放水岸风采。

南京市政院从城市发展需求出发,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将城市内的滨水绿地编织起来,将城市的文化记忆元素植入其中,赋予场地更多的活力与生命力,塑造可观、可赏、可游、可感的多功能城市滨水空间,描绘出与城市生活同呼吸、共生长的流动风景。


(撰稿:刘芳)

上一条:NJMD-党建 | 江苏区域党建工委召开主题教育总结会 下一条: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⑦:河湖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交互融合的生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