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作为城市水资源输送的载体,是城市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河道建设往往只考虑河道本身的基础建设,而忽略了河道在生态、环保及通畅、美观、亲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
南京市政院在治理河道方面拥有多专业优势,以城市规划为引领,从水利、市政、生态、景观等专业,以多角度、全专业系统建设城市新型多功能河道。
统筹兼顾 上位引领
要做好城市河道整治,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以宏观思维着眼全局,兼顾用地条件、城市规划、防洪排涝、水资源等方面的要求。
河道整治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分析河道区域区位,定位河道属性和功能;结合地块规划及开发程度,因地制宜选择驳岸型式;根据河道蓝线、绿线规划,设计河道线型及适宜的滨水空间。
河道整治应满足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根据规划标准,利用MIKE软件计算河道水文数据,设计满足规范的河底、堤顶标高,优化断面型式,满足河道过流断面要求。
河道整治还应满足水资源规划。根据河道在片区水网中的位置,分析河道来水条件及退水路径,优化水系连通,满足生态需水要求。
深挖症结 因地制宜
城市河道整治还应对细节进行考量,针对每条河道的具体问题,选取合适的整治措施。
目前城市河道整治中主要有3大痛点:
河道断头、覆盖及跨河建筑物阻水。城市建设过程中,为最大限度的拓展陆域空间,侵占河道断面、覆盖河道违章建筑甚至填埋河道情况较为普遍,加之过去建设标准低,跨河建筑物标准与新防洪规划要求不相适应,导致河道过流能力降低、甚至断流。
驳岸生态性不足。传统河道整治过度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仅考虑防洪功能,淡化了其生态功能,造成了水陆隔离的局面,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底泥、垃圾污染。城市河道普遍流速较慢,加之污水直排,导致污染较大的底泥迅速沉积,并持续影响河道水质。同时,受沿岸居民的破坏,部分河道成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堆放点。河道清淤时,又受沿岸建筑物影响,导致多次清淤不彻底。
创新引领 综合整治
在新型多功能河道建设中,除了传统的河道建设以外,水利专业的“新任务”是对河道的驳岸进行系统治理——在有限的空间里,结合城市规划,建成安全性高、占地少、保证水质水生态的河道,同时打造具备景观效果、亲水空间、传承文化的河岸。
●案例分享●
洛阳市洛河水系统综合整治项目
洛河洛阳段曾经泥沙淤积、水体黑臭。在本次综合整治中中,南京市政院采用生态护坡技术,打造河道水景、驳岸美景、堤岸绿景相融合的景象,通过创新驳岸型式,融入种植槽、墙顶绿化、墙内透水等技术,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现代化河岸。
水草、鱼类共栖的景观叠石驳岸
在本项目中,常水位处顺河势设计景石堆砌,保证河道堤脚稳定,石缝内填充种植土,提供水生植物生长基,景石驳岸前布置卵石护坡,泄洪时保证堤岸稳固,枯水时为水生动植物涵养水源。驳岸建成后释放的用地空间,建设透水步道,方便游客畅游河岸。
解决水生植物生存痛点,还给河道两抹绿线
水生植物受流速及水位变化影响,往往较难生存。因此,在硬质驳岸前设置透水种植槽,保证种植土不受水流冲刷流失,将土工布一端埋在种植土内,一端置于河道内,低水位时保证种植土湿润,减少维护成本。驳岸后草皮接至岸顶,形成河道的两抹绿色。
底泥因地制宜,建成天然浮岛
底泥处置一直是河道整治中的难题,对于检测达标的淤泥,在河面较宽的河道或者湖泊可以就地利用。设计时通过软件模拟在不同岛屿尺寸、形状及高程等情况下引起的河道雍水影响及流速、流场变化,综合选定雍水高度低、对流场影响范围小、水流流态好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天然的水质净化岛屿,同时还能为野生鸟类提供良好的岛屿栖息地。
赋予水工建筑物文化内涵
为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的要求,在河道内建设分级跌水。水闸外立面设计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仿古建筑物,滚水坝采用景石汀步,配套城墙状翼墙栏杆,与周边建筑物相得益彰,同时景石汀步还能满足人们的戏水需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撰稿:潘树军 朱志丹)
河道作为城市水资源输送的载体,是城市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河道建设往往只考虑河道本身的基础建设,而忽略了河道在生态、环保及通畅、美观、亲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
南京市政院在治理河道方面拥有多专业优势,以城市规划为引领,从水利、市政、生态、景观等专业,以多角度、全专业系统建设城市新型多功能河道。
统筹兼顾 上位引领
要做好城市河道整治,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以宏观思维着眼全局,兼顾用地条件、城市规划、防洪排涝、水资源等方面的要求。
河道整治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分析河道区域区位,定位河道属性和功能;结合地块规划及开发程度,因地制宜选择驳岸型式;根据河道蓝线、绿线规划,设计河道线型及适宜的滨水空间。
河道整治应满足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根据规划标准,利用MIKE软件计算河道水文数据,设计满足规范的河底、堤顶标高,优化断面型式,满足河道过流断面要求。
河道整治还应满足水资源规划。根据河道在片区水网中的位置,分析河道来水条件及退水路径,优化水系连通,满足生态需水要求。
深挖症结 因地制宜
城市河道整治还应对细节进行考量,针对每条河道的具体问题,选取合适的整治措施。
目前城市河道整治中主要有3大痛点:
河道断头、覆盖及跨河建筑物阻水。城市建设过程中,为最大限度的拓展陆域空间,侵占河道断面、覆盖河道违章建筑甚至填埋河道情况较为普遍,加之过去建设标准低,跨河建筑物标准与新防洪规划要求不相适应,导致河道过流能力降低、甚至断流。
驳岸生态性不足。传统河道整治过度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仅考虑防洪功能,淡化了其生态功能,造成了水陆隔离的局面,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底泥、垃圾污染。城市河道普遍流速较慢,加之污水直排,导致污染较大的底泥迅速沉积,并持续影响河道水质。同时,受沿岸居民的破坏,部分河道成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堆放点。河道清淤时,又受沿岸建筑物影响,导致多次清淤不彻底。
创新引领 综合整治
在新型多功能河道建设中,除了传统的河道建设以外,水利专业的“新任务”是对河道的驳岸进行系统治理——在有限的空间里,结合城市规划,建成安全性高、占地少、保证水质水生态的河道,同时打造具备景观效果、亲水空间、传承文化的河岸。
●案例分享●
洛阳市洛河水系统综合整治项目
洛河洛阳段曾经泥沙淤积、水体黑臭。在本次综合整治中中,南京市政院采用生态护坡技术,打造河道水景、驳岸美景、堤岸绿景相融合的景象,通过创新驳岸型式,融入种植槽、墙顶绿化、墙内透水等技术,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现代化河岸。
水草、鱼类共栖的景观叠石驳岸
在本项目中,常水位处顺河势设计景石堆砌,保证河道堤脚稳定,石缝内填充种植土,提供水生植物生长基,景石驳岸前布置卵石护坡,泄洪时保证堤岸稳固,枯水时为水生动植物涵养水源。驳岸建成后释放的用地空间,建设透水步道,方便游客畅游河岸。
解决水生植物生存痛点,还给河道两抹绿线
水生植物受流速及水位变化影响,往往较难生存。因此,在硬质驳岸前设置透水种植槽,保证种植土不受水流冲刷流失,将土工布一端埋在种植土内,一端置于河道内,低水位时保证种植土湿润,减少维护成本。驳岸后草皮接至岸顶,形成河道的两抹绿色。
底泥因地制宜,建成天然浮岛
底泥处置一直是河道整治中的难题,对于检测达标的淤泥,在河面较宽的河道或者湖泊可以就地利用。设计时通过软件模拟在不同岛屿尺寸、形状及高程等情况下引起的河道雍水影响及流速、流场变化,综合选定雍水高度低、对流场影响范围小、水流流态好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天然的水质净化岛屿,同时还能为野生鸟类提供良好的岛屿栖息地。
赋予水工建筑物文化内涵
为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的要求,在河道内建设分级跌水。水闸外立面设计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仿古建筑物,滚水坝采用景石汀步,配套城墙状翼墙栏杆,与周边建筑物相得益彰,同时景石汀步还能满足人们的戏水需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撰稿:潘树军 朱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