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⑪:以深厚技术底蕴助力交通高质量发展
2020-11-02

市政交通板块是南京市政院的传统优势板块。建院35年以来,南京市政院在传统交通设计方面走在行业前列,见证了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交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自主创新设计作品镌刻历史烙印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

在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之际,央视播出了“国家记忆”特别节目《双曲拱桥的故事》,历经半个世纪,人们依然为这一最具中国风情和里程碑意义的的特色设计而津津乐道,诉说对于这自主创新作品的自豪和喜悦。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⑪:以深厚技术底蕴助力交通高质量发展(图1)

▲由南京市政院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双曲拱引桥

而将“双曲拱”这一我国独有的、极具中华民族智慧与特点的桥型首次引入南京,并首次应用于特大型跨江大桥引桥上的,便是南京市政院的前身(南京市建设局下属设计处)。

南京长江大桥于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大桥双曲拱这一设计元素也随大桥一起列入不可移动文物,成为南京城、南京人、南京市政院共同的记忆符号。


引领城市进入立体交通枢纽时代

玄武湖畔、火车站旁的中央门地区,是六朝古都南京的门户窗口,代表着南京的城市形象。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⑪:以深厚技术底蕴助力交通高质量发展(图2)

▲1986年12月,中央门立交竣工通车

为解决火车站周边道路拥堵问题,1980年代,南京市政院为南京火车站西侧长途汽车总站路口设计了江苏省第一座城市道路立交桥——中央门立交。这一由三层式双环形立交桥为主体构建的中央交通枢纽,成为南京城市进入立体交通时代的象征,这项设计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南京十大明星工程”等荣誉。

2-20112G01935424.jpg

1990年代,南京市政院为火车站东侧路网节点设计了被南京人称为“最美立交”的四层枢纽立交——新庄全互通立交,为日后玄武湖隧道及快速内环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本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等众多殊荣。

2-20112G01951135.jpg

2-20112G02001202.jpg

进入21世纪,南京市政院又设计了南京火车站南广场交通枢纽和纬七路快速内环西南段,进一步完善了南京站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路网,解决了南京老城区东西向快速交通联系问题。其中,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政公用工程二等奖、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南京市职工百项技术创新成果奖;纬七路西延工程获得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从中央门立交、新庄立交、鼓楼隧道、龙蟠路地下立交,到南京站南广场交通枢纽和纬七路西延工程,南京市政院的设计作品,引领并见证了南京道路交通由平面到立体,客运枢纽由分散到综合的发展历程。


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为一家以市政设计院,南京市政院从来都不是“就交通做交通”,而是将交通与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相结合,与城乡空间发展及其它设施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多元复合的出行需求。

2-20112G020153B.jpg

由南京市政院设计的仙林大道建设工程,不仅作为仙林副城与南京主城间的一条快速通道,同时也是一条穿行在公园中间的生态景观大道,体现了“将城市建于自然”的理念。

2-20112G02023396.png

太平南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充分尊重街区文化、注重在地生态,通过精细化设计去冗存真,保留历史街道的人文气息与商业氛围,恢复了街区活力与风貌。

2-20112G02034Q7.jpg

环陵路拓宽改造工程,弱化交通功能,凸显生态理念,尽量保持周边环境的自然风貌,体现南京石城的地质特点。


现如今,南京市政院已实现由传统交通设计向规划、设计、咨询、EPC总承包全过程渗透,并向综合交通领域拓展。

未来,南京市政院将一如既往秉承深厚技术底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创新理念,智慧赋能,从深耕建成区到关注都市圈、城市群的同城化及城乡一体发展,从设计交通设施、复合交通网络到规划出行行为、改善出行品质,从提升交通系统自身效率到组织城市高效、可持续运行,以现代化、智慧化、生态化的交通规划设计能力,助力城乡交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满足公众美好出行需求。


(撰稿:杨永强)

市政交通板块是南京市政院的传统优势板块。建院35年以来,南京市政院在传统交通设计方面走在行业前列,见证了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交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自主创新设计作品镌刻历史烙印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

在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之际,央视播出了“国家记忆”特别节目《双曲拱桥的故事》,历经半个世纪,人们依然为这一最具中国风情和里程碑意义的的特色设计而津津乐道,诉说对于这自主创新作品的自豪和喜悦。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⑪:以深厚技术底蕴助力交通高质量发展(图1)

▲由南京市政院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双曲拱引桥

而将“双曲拱”这一我国独有的、极具中华民族智慧与特点的桥型首次引入南京,并首次应用于特大型跨江大桥引桥上的,便是南京市政院的前身(南京市建设局下属设计处)。

南京长江大桥于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大桥双曲拱这一设计元素也随大桥一起列入不可移动文物,成为南京城、南京人、南京市政院共同的记忆符号。


引领城市进入立体交通枢纽时代

玄武湖畔、火车站旁的中央门地区,是六朝古都南京的门户窗口,代表着南京的城市形象。

建院35周年系列报道⑪:以深厚技术底蕴助力交通高质量发展(图2)

▲1986年12月,中央门立交竣工通车

为解决火车站周边道路拥堵问题,1980年代,南京市政院为南京火车站西侧长途汽车总站路口设计了江苏省第一座城市道路立交桥——中央门立交。这一由三层式双环形立交桥为主体构建的中央交通枢纽,成为南京城市进入立体交通时代的象征,这项设计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南京十大明星工程”等荣誉。

2-20112G01935424.jpg

1990年代,南京市政院为火车站东侧路网节点设计了被南京人称为“最美立交”的四层枢纽立交——新庄全互通立交,为日后玄武湖隧道及快速内环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本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等众多殊荣。

2-20112G01951135.jpg

2-20112G02001202.jpg

进入21世纪,南京市政院又设计了南京火车站南广场交通枢纽和纬七路快速内环西南段,进一步完善了南京站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路网,解决了南京老城区东西向快速交通联系问题。其中,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政公用工程二等奖、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南京市职工百项技术创新成果奖;纬七路西延工程获得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从中央门立交、新庄立交、鼓楼隧道、龙蟠路地下立交,到南京站南广场交通枢纽和纬七路西延工程,南京市政院的设计作品,引领并见证了南京道路交通由平面到立体,客运枢纽由分散到综合的发展历程。


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为一家以市政设计院,南京市政院从来都不是“就交通做交通”,而是将交通与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相结合,与城乡空间发展及其它设施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多元复合的出行需求。

2-20112G020153B.jpg

由南京市政院设计的仙林大道建设工程,不仅作为仙林副城与南京主城间的一条快速通道,同时也是一条穿行在公园中间的生态景观大道,体现了“将城市建于自然”的理念。

2-20112G02023396.png

太平南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充分尊重街区文化、注重在地生态,通过精细化设计去冗存真,保留历史街道的人文气息与商业氛围,恢复了街区活力与风貌。

2-20112G02034Q7.jpg

环陵路拓宽改造工程,弱化交通功能,凸显生态理念,尽量保持周边环境的自然风貌,体现南京石城的地质特点。


现如今,南京市政院已实现由传统交通设计向规划、设计、咨询、EPC总承包全过程渗透,并向综合交通领域拓展。

未来,南京市政院将一如既往秉承深厚技术底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创新理念,智慧赋能,从深耕建成区到关注都市圈、城市群的同城化及城乡一体发展,从设计交通设施、复合交通网络到规划出行行为、改善出行品质,从提升交通系统自身效率到组织城市高效、可持续运行,以现代化、智慧化、生态化的交通规划设计能力,助力城乡交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满足公众美好出行需求。


(撰稿:杨永强)

上一条:NJMD-党建 | 江苏区域党建工委召开主题教育总结会 下一条:NJMD-喜讯 | 我院技术创新研发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研究与优化”被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为国内领先科技